投资者关系 | 招采平台
首页
关于正和
核心优势
业务板块
正和资讯
职业发展
联系我们
搜索
股票代码:605069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河湖治理中的应用——永宁街道玉兰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回顾

2022/09/29 3586


01 正和生态在河湖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伴随着城市发展,人类活动影响着河湖的结构形态、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湖水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河湖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


玉兰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构建科学的技术体系和拟自然的生态工法。在设计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多专业、多技术手段融合,以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自然生境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在采取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后,再次来到项目场地,植物的长势、动物的回归、群众的参与,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设计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02 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河湖治理


永宁街道玉兰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区西侧,总面积约4.9公顷。玉兰河属于老山的行洪通道之一,是流经小镇的自然河流,不仅承载了行洪、排涝功能,也兼具优化城市生态格局、调节局部小气候和居民休闲的功能。现状河道主要以灰色技术设施解决安全问题,高4-7m的防汛墙从空间上隔绝了可安全观望溪流的视线,硬质的防洪工程缺乏人性化尺度,滨岸景观带功能丧失,观感与生态功能不佳。


整治前场地现状


设计团队应用生态系统恢复、绿色基础设施和自然基础设施方法,识别现状问题、选择和评估技术措施、设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流程,最终对协同效益进行评估。提出碧水川流、簇溪生长、慢城生活的设计策略,通过顺应自然规律的水系统规划、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两项协同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设计思路


碧水川流——顺应自然规律的水系统规划


玉兰河承泄老山汇水及周边集镇区汇水,是周边地块重要的行洪排涝通道。结合汇流范围、工程等级、暴雨参数等水文条件,对设计洪水、设计流量及水面线进行推求。河道原始断面局部狭窄,不满足行洪要求,且河道纵坡较大,缺乏有效的保水措施。


综合考虑河道本身行洪的功能需求、水文特征,对河岸空间利用和周边城镇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联合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旨在把玉兰河恢复成为水质清澈、蓝绿交织的弹性水岸,再现生态河道、蜿蜒溪流及旱溪的自然风貌。


对河道进行疏浚拓宽,并协调河口与周边高程完成竖向设计,保障玉兰河的行洪安全。改造后的河岸线得到重塑,整体呈现近自然的河流形态,两侧起伏的绿地缓缓延伸向水中,在保障纳洪空间的同时,实现了蓝绿空间的安全衔接与过渡。


遵循水利控制断面的竖向设计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倡通过对雨量、蓄水和输水等方面的管理,实现生态流量的维持。设计团队为玉兰河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水系运作方案,设置三座溢流堰和二级循环活水,形成0.1-1.7m的多样水体形态,河流自净能力得到提升。结合截污纳管和水利疏浚,实现河流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向“生态需水”保障与恢复的转变。



溢流堰形成的多样水体形态

河道内自然形成的石滩


簇溪生长——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玉兰河河道生境受到多种逆境胁迫:汛期洪水陡涨陡落、反复淹没,径流冲刷导致裸露驳岸水土流失,河岸生态功能退化,生态承载力较低。


为应对山洪陡涨陡落、反复冲刷,基于驳岸条件,遴选土工格室、连锁块等亲自然的生态工法,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结合植栽设计,优先选择深根植物,维持岸线形态,满足河道水安全需求。


生态工法有效保持水土

连锁块上栽植的深根植物


在保障生态基流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河道的生态需求、多样的水体形态、水深情况、淹没情况及驳岸类型,构建河岸带缓冲区,设计2类水生态修复类型及拟自然的复层植物配置,为鸟类、昆虫提供庇护及栖息场所,提升群落多样性与群落韧性。


设计“挺水+湿生植物”及“沉水+湿生植物”2类水生态修复类型,发挥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功能,改善生物栖息环境。


“挺水+湿生植物”水生态修复模式

小白鹭重回河流生境


20年一遇设计水位以下的滨岸带,以耐淹固土、适应性强的低矮乡土植物为主。优先选择蜜粉源丰富且花期各异的植物,构建城市中的传粉昆虫生境走廊,推动群落自然演替与生长。


自然生长的滨岸带生境走廊


在洪水水位以上,构建以本地植物为主的乔-灌-草复层群落,多种类植物交错镶嵌生长,对降雨及径流的截留能力提升,形成拦截泥沙、污染物进入河流的屏障。


拟自然的复层群落

挡墙下的植被缓冲带


慢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9km连贯的沿河步道、人行景观桥与多处跨河汀步,打通上下游的联系,缝合两岸的公共空间,也使周边用地无缝衔接。多种形式的台阶与无障碍的坡道提供纵向连接,多元立体的滨水慢行系统引导人们走向绿色生态的河岸,在这里,滨水场所和生态景观的多样肌理融合,河道从“空间阻隔”变成“交织连接”。


立体的滨水慢行系统将城镇与河流紧密连接


通过韧性安全的水岸环境、连贯立体的交通体系、功能复合的滨水空间,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外延到河道之外,居民的活力生活也逐步走向水岸,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居民可在鸣溪堰漫步,感受自然溪流的淙淙跃动,也可在落花廊休憩,静静观赏流水逐花的生态场景。这里是互动与亲子、开放与共享、休闲与交流的场所,曾经寂静的郊野河道已经成为生态的、步行尺度的城市溪流,更是充满活力、充满探索的公共空间。


水涧台:将居民的活力生活引向水岸

花溪堰:提供多样的亲水方式


远山近水的韧性生态空间


03 后记


在玉兰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尊重人的现实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平衡。将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水利工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修复河道生态,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生态系统服务,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最终实现“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的愿景。


基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河湖治理正从单一防洪防涝向水生态环境改善与生物多样性提升转变。从玉兰河到洱海湖滨带,从唐山南湖到雄安唐河入淀口,正和生态未来还将在河湖治理项目中继续探索,努力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实践者。

Copyright © 2022 香港内部公开资料最准确的是什么   京icp备11014367号